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志怪者需要什么配置的(《庄子》的“齐谐”和《列子》中的“夷坚”是同一个东西吗)

发布时间:2023-06-12 11:32:02作者:小编酱

《庄子》的“齐谐”和《列子》中的“夷坚”是同一个东西吗

《庄子》的“齐谐”和《列子》中的“夷坚”,应该都是人的名字。

如果只从“人”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确实是同一种“东西”,至于是否指的同一个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齐谐和夷坚,是庄子和列子所著书中提到的人物,在提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讲的都是传说、神话,类似于现在的,“我听xx说……”,以此来增加自己所讲故事的真实度。

而且,庄子、列子都属于先秦人物,遗留下来的典籍也是后人整理,增添删改不可避免,尤其是这种志怪类故事,讲的都是荒诞离奇、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两个人也许是庄子和列子杜撰出来的,也许是后来的整理者添加,也有可能是真有这两个人,但是,写到书中的时候,肯定也是要么作古,要么就是不知所踪。

“借他人之口”,只是一种写作手法,蒲松龄还写狐仙鬼怪呢,难道人们还能真的去找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或者去找讲故事的这个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庄子·内篇·逍遥游》中记载的,一个擅于讲神仙鬼怪传说的人物。

有说,齐谐是本书,因为有志怪类典籍的说法,而这个志怪的叫法,却是来源于这篇《逍遥游》。

志怪类典籍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如东晋干宝《搜神记》、葛洪的《神仙传》、陶潜的《后搜神记》等,东汉东方朔《神异经》、西汉郭宪作的《洞冥记》……也都算作志怪典籍。

但却并没有,例如《搜神记》者,志怪者也……这种说法,大多是“冰蚕志怪岂同条”“留诗非志怪”……这样的话。而且先秦就有志怪类典籍的话,并不会只有《齐谐》这一篇。

所以,我认为齐谐人名,而非书名。

庄子,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姓庄,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都是其中的名篇。

传说,庄子隐居南华山,所以,唐玄宗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这是《逍遥游》中的一段鲲鹏传说,讲的是一条可以变成大鸟的大鱼,而这个故事就是齐谐说的。

齐谐说: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夷坚的出处

夷坚闻而志之。

在《列子•汤问》中,也有一段是描述鲲鹏的传说:

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意思是:在极北的冥海,是天池,有一种叫作鲲的大鱼,还有一种叫做鹏的大鸟,大家都见过吗?大禹就见过,伯益知道后,给它们起的名字,夷坚听说了,就记载下来。

这段话中的“闻”,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夷坚就是个人。

列子,周朝郑国圃田人,东周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传承人物。《列子》是后人整理为他整理的著作,被尊为“冲虚真人”。

大禹是谁,大家都知道尧舜禹,“三皇五帝”一类的人物;伯益,传说是黄帝后裔。这两位都是名人,相信夷坚应该也是当时的名人,也许是讲故事的名人。

借助名人,增加自己文章份量和可信度,现在人还在使用这种写作方法。

总结

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

案史讫称山海经禹本纪,所有怪物,余不敢信,是其书本在汉以前,列子称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其言必有所受,特后人不免附益,又窜乱之,故往往悠谬太甚,且杂以秦汉之地名,分别观之可矣。

这段话就是想告诉人们,书中记载那些描述鬼怪的传说,也许是后人胡乱添加上去,随便看看就可以了,不用刨根问底。

一个传说,经过多人口耳传递,难免会有不同版本出现,即使内容迥异也不足为奇。传说能够流传下来,传播、记载这个传说的人数,也不仅仅是少数几人就能够做到的。

齐谐与夷坚,这两个人,无论是作者杜撰,还是真实存在,对我们阅读理解先贤们的著作,都不构成阻碍,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也遗留下来大量的历史古籍,良莠不齐、删改缺失都属于正常现象,也阻挡不了我们发掘学习,所以,无需再去纠结,齐谐与夷坚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有哪些好看的志怪笔记小说

志怪小说不但好看,还能领悟人生哲理,比正规死板的儒家经典,有意思多了。

但志怪小说多了去了,要论好看,当真环肥燕瘦,各有所长。

然,写得好的,还是不多,尽管这个题材十分吸引眼球。

下面就数一数我自己十分喜欢的几本志怪小说。

其实《山海经》并非纯正的志怪小说,里面的神话传说,像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些,在儒家正统看来,都是荒诞不经的东西。但,《山海经》开神话、志怪之先河,没有《山海经》的脑洞清奇,就没有后来的志怪小说,故此,《山海经》功不可没。若论起志怪小说,不可不说《山海经》。

除了开志怪小说之先河,《山海经》上天入地,特别好看。这个好看不是指生涩的文言文,拗嘴的生僻字,而是《山海经》的内容。比如说,《山海经 · 南山经》记载:“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 食之不疥。 ”

翻译成白话:

有一种鱼叫做赤鱬,鱼身人脸,叫声像鸳鸯,人吃了它之后可以不生廯疥之类 的皮肤病。

这种鱼在现实当中还真有:你看看像不像水滴鱼呢?

但是有个疑问:古人又没有潜水设备,他们是如何知道这种来自深海鱼的呢?

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跟《山海经》齐名的其实还有另外一本书,名为《汲家琐语》。但是,多为占卜啊、问卦之类的东西,除了少数人喜欢风水的人,估计大部分人都看不下去。

这个时期因为社会动荡,类似于的春秋战国,故此,百花争鸣百家齐放。

志怪小说异军突起,十分兴盛。

然,因为年代久远,大多遗失了,不过传下来三本:

除去 《博物志》、《搜神记》和《搜神后记》。

真是令人扼腕而叹啊。

即便如此,但一本《搜神记》,足可窥见魏晋风骨。

但这本《搜神记》的由来,比书里的故事还传奇。

话说东晋初年,干宝的父亲有一个小妾,深得其父喜爱。等干宝父亲去世,在下葬时,其母便把这小妾推于墓中而活埋殉葬。

十多年过去,干宝母亲去世。因为要与他父亲合葬,就打开了墓室,却发现父亲的小妾伏于棺椁之上,似乎还有气息。家人将她抬回家,几天后竟然慢慢苏醒过来了!而且,自此之后,这个小妾居然长了一向本事:家里面有什么好事坏事,她还能够提前预示,并非常灵验。

从此以后,干宝就对这类事情特别感兴趣。无论是别人遇到,还是自己听说,就记录下来。最后,编撰成书,就是这本《搜神记》。

全书记录了四百多个故事,神仙鬼怪、妖精佛道杂糅一处。大多篇幅短小精悍,情节十分简单有趣,但是想法奇幻,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有人甚至认为,干宝的《搜神记》才是志怪小说的鼻祖,《山海经》不算。

隋唐时期的志怪小说,最出名也最有趣的,当属:《酉阳杂俎》和《镜花缘》。

《酉阳杂俎》的作者段成式自幼喜欢八卦轶闻。他有个优势:博闻强记,书籍看过之后,过目不忘。而且他经历丰富,自小随父入蜀,成年后为官又四处游历。这两个条件为他写《酉阳杂俎》奠定了基础。

成年后,段成式偏爱奇闻密录,收藏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杂书。为官时,偏偏做了秘书省校书郎,有资格随意出入皇室藏书阁,查阅人们别人根本看不到的孤本奇书。

怎么说呢,段成式这个人有点像现代的某些记者,专门挖黑料,抖包袱。但《酉阳杂俎》诡异玄幻,看起来头皮发麻,不像《镜花缘》那么受人喜爱。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其实,更像《镜花缘》的升级版。比如女儿国的桥段,其实在《镜花缘》当中有十分细致的描写。

两宋的志怪小说偏爱鬼怪故事,但其中佼佼者当属《夷坚志》。咱们现在熟悉的养生八段锦,最早就出自《夷坚志》。现代网络流行的什么《百鬼夜行》之类的,包括东洋人的鬼故事、鬼文化,很多都是直接抄袭、借鉴《夷坚志》。

你以为东洋故事异想天开?其实,都是人家宋朝人玩剩下的罢了。

选个张子能的故事,见识一下宋朝人的脑洞吧。

太常博士张子能娶妻郑氏,花容月貌,但年纪轻轻得了病。临终前郑氏说:“我死后你肯定会再娶,所以不必挂念我了。”张子能起誓,决不再娶,若违誓约,必为阉人,不得善终。然后,郑氏死了。

三年后,张子能升任大司成,右丞相郑洵仁想招他为婿。但张子能记起曾经发过的誓约,没答应。郑洵仁便请皇帝下诏赐婚。成婚当晚,皇帝赐给张子能珍珠帐,价值缗钱五十万之多,但张子能闷闷不乐,长吁短叹,对新婚妻子也很冷淡。

有一天,张子能在书房午睡,朦胧间,见前妻郑氏从窗外飘然而入,骂道:“这么快违背誓约吗?灾祸不远了!” 然后,冲上来一记“猴子偷桃”,张子能觉下身痛不可当,怪叫一声,郑氏已不见踪影。

此后,张子能成了,宰相女儿一辈子守活寡。数年后,张子能抑郁而终。

明朝有《封神榜》和《西游记》,清朝有《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前面三部大家相对比较熟悉,因为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很多。但《阅微草堂》笔记大家就了解的少一些。挑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吧。

有个盲人大概三十多岁,常年在卫河码头询问一个叫殷桐的人。一边打听一边解释:夏殷的殷字,梧桐树的桐字。有人晚上跟他睡在一起,发现此人连做梦都在喊殷桐这个人的名字。但是,他绝不对人说出自己的名字,今天说自己叫张三,明天又说自己叫李四。

十多年厚,码头上的人都认识他了。一天,一艘运粮船停在河边,瞎子照例站在岸上询问,有个人跳了起来:原来就是你,殷桐在这里,你能把我怎么样?

瞎子立刻扑上去,抱住殷桐的脖子,开始撕咬。两人的鲜血撒的到处都是。众人根本拉不开,最后一齐掉入河中死了。这二人至死都无法分开:殷桐把瞎子左边胁骨全部捶断,但瞎子十指全部殷桐 后背,深入寸余。殷桐脸颊和颧骨上的肉,几乎都被瞎子咬下。

但人们始终搞不清他们有何冤仇。

一个瞎子,要找有眼睛的仇人,几乎不可能办到。

身体虚弱却跟强横的人搏斗,不敌对手也几乎是肯定的。

可他竟然能够坚持十多年不放弃,这份意志力真是令人钦佩啊。

总结一下:其实,好看的志怪小说很多,出众者并不多。

所谓各花入各眼吧。

不过,最后还想推荐几本,因为不能算作纯正的志怪小说,但也妙趣横生,读起来捧腹大笑或者伏案沉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西汉的《淮南子》以及宋代《太平广记》。

志是什么意思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志未酬①志未酬②,志未酬,问君之志几时酬?志亦无尽量,酬亦无尽时。世界进步靡有止期,吾之希望亦靡有止期。众生苦恼不断如乱丝,吾之悲悯亦不断如乱丝。登高山复有高山,出瀛海更有瀛海③。任龙腾虎跃以度此百年兮,所成就其能几许④!虽成少许,不敢自轻。不有少许兮,多许奚自生⑤?但望前途之宏廓而寥远兮,其孰能无感于余情?吁嗟乎,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最先发表在《清议报》上。诗抒写作者在变法失败后,仍要继续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作法打破传统形式、格调,成为一种“新体诗”。②酬:实现,达到。③“出瀛”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邹衍谈天地,谓九州之内有稗海环绕,九州之外,更有大瀛海环绕。④其:副词,表推测。⑤奚(Xī西)自生:从何而生。奚,疑问词,何。译文一壮志未能实现啊,壮志未能实现啊,请问君子的志向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呢?志向是没有尽头限度的,实现它也是没有尽头的。世界的进步没有停止的日期,的希望也是没有停止的日期的。众生的愁苦恼怒斩不断,就像混乱的丝麻一样,的悲天悯人的感情也像斩不断的乱丝一般,登上一座高山又发现有另外的高山,出游到无边的大海又有更加广阔的大海。任凭龙腾虎跃(英才辈出)来度过这百年的时光啊,所创造出来的成就又有多少呢?虽然只是那么一点点,不敢妄自菲薄,没有这一点点的积累啊,大的多的成就从哪里生出来呢?只是希望前面的路途恢宏广阔和向远方无尽的伸展,又有谁能够对的这一情怀没有感动呢?啊呀,男儿的志向是渴望参与天下的大事,以天下为己任,只是有前进而绝对是没有后退的,当说自己的伟大的志向实现的那个人是没有志向的人。译文二壮志没有实现,壮志没有实现,请问您的志向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志向没有穷尽的时候,实现(志向)也没有穷尽的时候。世界进步没有终止的时候,的希望也没有泯灭的时候。众人的苦恼像头绪散乱的丝麻一样无法斩断,悲天悯人的心情也像头绪散乱的丝麻一样无法斩断。登上一座高山,发现又有高山,游出一片浩瀚的海洋,发现又有一片浩瀚的海洋。就算能够像龙腾虎跃一般施展才华来度过一生啊,又能做成多少事呢?即使做成了一些事,不敢妄自菲薄轻视自己,没有这很少的积累啊,大的成功又从哪里来呢?只要展望宏伟广阔任重道远的前途,谁能不对的心情有所感触呢?唉!男儿以国家世界的大事业作为志向,只有前进而不能困顿。如果(谁)说“已经实现了志向”,(那)就是失去了志向。言志已酬便无志。梁启超《志未酬》[今译]若说志愿已经实现,则表明本来就没有志愿。[赏析]此诗作于1901年。句中“志已酬”与“无志”,看似矛盾,其实很辩证。因真正有“志”,便随时代发展而无停止之时,“世界进步靡有止期,吾之希望亦靡有止期”,所以“志”本无“已酬”之日。若说“志已酬”,则其“志”并非不断进取之“志”,因而结论是“言志已酬便无志”。作为全诗结句,十分有力,令人从中领悟“但有进兮不有止”的精神境界,克服短视,树立大志。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翻译成白话文

凡是成为英雄的人,都有伟大的志向,胸中蕴藏着精良计谋,他们都是具有能够容下宇宙的胸怀,吞吐天地的志气的人.——出自《三国志:武帝纪》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