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死亡搁浅近战技巧(19世纪,一次能射杀50只鸭子的平底船枪,为何没用来打仗)

发布时间:2023-06-12 09:59:29作者:小编酱

19世纪,一次能射杀50只鸭子的平底船枪,为何没用来打仗

你说的应该是那会平放在船上,专门用于狩猎水鸟的Punt Gun

这玩意最起码也是2Bore(1/2磅的铅丸子,口径大约33mm以上),这还是最小的。绝大多数的Punt gun都是1 Bore以上(42mm口径),一次性喷出总重1磅(一斤不到点)的铅丸子。

但这种大号霰弹枪本来就是用来狩猎鸭子玩的。你就想,这种好吃的小动物用一枚气枪弹就能打下来。而大号霰弹枪用来狩猎鸭子无非就是靠更多的弹丸,更大的散布来提升狩猎效率。你要再狠一点可以这样

然后你说这玩意用于战争,怎么用于战争嘛~punt gun差不多是1820年左右在美国流行起来的。

但这玩意大啊~首先就不适合作为单兵制式武器,这么大个玩意能扛得动我都觉得很了,要再加上开枪的话...兄弟你的肩膀不要了?

再者他说到底就是个霰弹枪,装药再大,有效射程有个百米也顶天了。而即便是个铅丸子滑膛枪有效射程都比它远。再说19世纪的开花炮弹都普及了,拿这么大个Punt gun还不如拿炮砸。

料罗湾海战中,明朝和荷兰武装船只的热兵器差距有多大

差距不是特别大,但是在火力密度上的差距是真心大。

料罗湾海战之前,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共有20艘军舰,属于三桅帆船中的盖伦船。其中“Middlelburch”、“Balam”、“Oudewater”、“Boucaspel”和“Warmondt”五艘属于大型战舰,也就是有三层侧舷炮的战舰,外加战舰首部和尾部会有额外的4门火炮,这种大型军舰的总载炮量大概在60-80门重型加农炮,在甲板上还会有数十门轻型火炮,这样一艘盖伦巨舰上的轻重火炮数量就可以达到80-100 。

不过看相关文献,在此次战斗中,荷兰的巨舰并没有参加作战,参战战舰多是小型武装军商两用战舰,每艘船的士兵运载量大概在10名左右,水手人数在40-60人。其中最后参加了料罗湾海战的战舰分别是“Couckebacker”、“Berdam”、“Wieringer”、“Zeeburch”、“Salm”、“Brou-nersheaven”、“Bleyswijck”、“Slooterdijck”八艘军商两用战舰,根据“Berdam”作为参考,这些荷兰战舰两侧为单层侧舷装炮,舰首两炮,舰尾4炮,重型加农炮的总炮数在26-30门炮,另外甲板上有8-10门火炮,总炮数在40门以下。

根据明末的战舰形制对比绘画,这些武装商船和明朝当时最大的两桅大福船是差不多一般大的,有的型号要略大一些,按照大福船“9丈”的长度描述,武装商船的长度大概在33米左右,甚至要更大一些。船员使用的都是重型火绳枪和轻型火绳枪,以及荷兰长戟,士兵穿配胸甲和钢制头盔。

再看明军的情况,在厦门海战之后,郑芝龙充分认识到了西方加农炮的威力之大,因而在几个月内,郑芝龙便从英国商人和葡萄牙商人那里购买了大量的红夷大炮,装配在战舰上,不过由于的戎克船是由短板拼接而成,因此能承受的后坐力不大,所以无法将红衣大炮装备在侧舷,否则整个船体会因为火炮齐发的巨大后坐力而解体。

在明代《武备志》中记载,大福船的火力装备为:舰首备红夷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人员配备上为乘员64人,水手9人,战士55人。

其中武器先进程度上唯一可以和荷兰人达到同一水平的红夷大炮只有一门,不过根据荷兰人对郑氏集团的描述,郑芝龙充分的认识到了明军战舰的这一个短板,所以他在战舰上会提前装备3到4门红夷大炮,用炮车承载,当一炮射毕,迅速换下,将另一门推至炮首,这点在郑成功围攻赤嵌城的绘画中也有所体现。由于主力火炮在舰首,因此明军单个战舰所承受的火力伤害就被大大的减小了。

至于明军的其他火炮,根本没法和荷兰的火炮相比,就是明军之前最为看重千斤佛郎机,压根都够不到荷军的战舰。

也是这种火力上的差距,决定了明军对付荷军只能采用保卫战,不过即便如此,明军还是会承受比荷军大得多的损失。而自私的郑芝龙为了保存实力,把所有福建省不隶属于自己的明军中小型战舰统统当做火船,然后点起漫天火海,把荷兰热和广东海盗刘香的联军逼上了绝路,不过即便如此,荷军的战舰损失也只有两艘,其余全部逃出了包围圈,这样的差距,让大明水师天下无敌的谎言不攻自破。

晚清洋务派们精心筹建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一战而败

北洋水师于1888年底初步建成,建成之后的海军在当时算是一流的海军,拥有军舰25艘,辅助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多人。

这些军舰主要是从英国、德国进口,火炮口径、装甲强度都优于日本,清已经具备生产炮弹的能力。如果单从纸面实力看,北洋水师是一流的。

为何具有如此强大实力的北洋水师一场战斗就失败了呢?

其实,这是必然的。有三点原因决定了北洋水师的命运。

第一,管理不严,军纪松弛。要形成强大战斗力,需要严格管理,勤于练兵。北洋水师有很多官兵流连于烟馆,身心疲惫,无心训练。在平时,训练荒废,无法达到要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北洋水师的图片是日本人拍摄的,从这看出,北洋水师对军舰的管理是多么松弛了。

第二,经费不足。北洋水师刚建立时,清规定每年拨款400万两白银。此后,实际上北洋水师到手的白银不足100万两。海军是需要大投入的兵种,海军每一项设备的更新需要大量钱。北洋水师建成后,6年未购进新舰,甚至炮弹都不足。战争发生时,北洋水师在火炮数量、炮弹数量、军舰速度等方面已经落后日本。

第三,思想准备不足。在日本进兵之前,清内部意见不统一,皇帝主战,太后想和谈,上层有分歧,下层官兵就会犹豫。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如果精神上没准备好战斗,行动上就会迟缓,甚至停滞。领导有分歧,下属就会不重视,无所适从,武器应用、训练、管理等无法形成有效的即时战斗力。

表面上看,北洋水师失败是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清综合国力落后的反映。清落后,在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都落后于当时的日本,日本当时各方面实力优于清朝,日本海军领先于北洋水师。因此,北洋水师失败是必然的。


有哪些著名战役主要靠参谋长的建议打胜的

1948年12月22日,西柏坡给解放军“平津前线指挥部”发来急电,要求、罗荣桓、贯彻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略方针,以有力部队迅速攻克塘沽港,切断驻天津之敌陈长捷所部的海上逃路,并在电文中给出了详细的战役指导,然而司令员接电后却深感为难。

确实,平津战役的战场形势要求先打塘沽,而的指示也是要求先打塘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塘沽距离当时的天津市区约60公里,是蒋军在华北最大最重要的港口,第十七兵团侯镜如兼任司令的“津塘警备司令部”就设在那里,陈长捷也不过这个机构的副司令(兼天津警备司令),可见其重要程度。侯镜如直接指挥的部队不算多,有第87军等部队约50000余人,按理说不足为虑。

之所以犯难,是因为塘沽地形非常特殊,它一面临渤海,另外三面都是无遮无拦的盐碱地,即使东季也不结冰,非常不利于我军隐蔽调动和发起进攻。而且,侯镜如已经把他的指挥所、重要物资和通讯中枢早早搬到了停泊在港湾的军舰上,一旦发现守不住就会从海上开溜,东野部队很难抓住和全歼该敌。

考虑再三,还是下定了攻取塘沽的决心,决定以第2纵队、第7纵队和第9纵队共计十个师的兵力,由7纵司令员邓华统一指挥,首先夺取塘沽和大沽,攻歼侯镜如的50000余人,然后再取天津。结果邓华和政委吴富善率部兵抵塘沽外围后,也发现塘沽确实不好打,伤亡肯定会很大不说,敌人随时还会溜走,遂急电林罗刘说明实际情况,请求推迟攻击时间再做认真准备。

接电后又反复看了地图,然后对罗荣桓和刘亚楼说:“塘沽、天津两地之敌,都要在很短时间内加以彻底歼灭,这是含糊不得的,也是不允许含糊的。推迟攻击时间,不一定同意,就是同意了,塘沽的地形也是改变不了的,也还是很难把敌人歼灭”。罗荣桓表态说:打塘沽是我们入关后的第一个大仗,如果打不好,势必影响整个平津战役。

旁边的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看明白了,司令员站在军事角度上其实是有些犹豫,而政委站在全局高度坚决主张强攻,于是主动请缨:“我去一趟塘沽前线,再看一下地形,与邓华、吴富善同志进一步研究一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打好这一仗”。表示同意,同时嘱咐刘亚楼带上肖华一起去,东北野战军新任特种兵司令员。

1948年12月26日,刘亚楼、肖华到达第7纵队的前沿指挥部,首先听取了邓华的情况汇报,邓华指着地图说明:“塘沽东为渤海,南为海河,我们无法四面包围,炮火也很难封锁海口,敌人可背海顽抗,实难断敌退路全歼敌人。我进攻部队虽可利用盐堤做冲击出发阵地,但发起冲锋后就进入平坦的盐田,完全暴露在敌人的密集火力下,那代价就太大了”!

刘亚楼回头问政委吴富善,已经发动的试探性攻击效果怎样,吴政委回答说:“我们用少量部队进行了试探性攻击,虽占领了几个村镇和一些盐滩地,但伤亡较大,第20师攻击海滩车站,歼敌600余人,自己伤亡700余人。2纵的情况跟我们一样,他们的部队攻击塘沽西北的新河镇,歼敌140多人,自己却伤亡400余人,我们只好命令部队暂停攻击”。

之后几位首长一起到了前沿阵地,刘亚楼在回忆中写道:“看见了无遮无拦的平坦开阔地,纵横交错的沟渠和未结冻的绵延盐田,还有远处停泊在海面上的敌舰”,情况确实如同邓华司令员所介绍的那样。晚上开会时,刘亚楼先是传达了要求先打塘沽的命令,同时也根据实地观察的情况,谈了自己的意见:

“现在看来,以三个纵队打塘沽和大沽,难以速战速决,且要付出很大代价,如果坚持打下去,攻占塘沽有把握,全歼守敌则不可能,最大可能是歼灭一部,而大部逃窜,结果是得失不划算,更重要的是费时费力,将拖延解放平津、解放华北的时间”。其他几位首长也都同意参谋长的看法,但是有严令、林总有指示,问题怎么解决呢?

作战会议一直开到深夜,刘亚楼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后,突然试探地问邓华和吴富善:“如果我们把先打塘沽改为先打天津,你们看怎么样”?邓华击掌称是:我们想到一起了!先打塘沽得不偿实,先打天津是有把握的!吴富善也说,曾经跟2纵刘司令、9纵詹司令商讨过,大家都认为:如果先打天津,可以争取时间,不仅天津守敌跑不了,对切断北平之敌东逃的去路,也更为有利。

刘亚楼笑了,看来前线指挥员们的想法跟自己是一致的,只是碍于上级的命令,不好冒然提出反对意见罢了。于是次日凌晨匆匆赶回孟家楼的野战军司令部,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先打天津,同时也不放弃对塘沽的包围,即使最后塘沽的守敌一部分跑了,也扭转不了华北敌军覆灭的命运”,此时罗政委已去西柏坡开会,听完建议顿时陷入长考。

轻易改变西柏坡的战役部署,这不是闹着玩的,独自思考了两天后“方下定决心”,于11月29日上午11时致电,请求改变先打塘沽的作战计划,并且详细汇报了刘亚楼实地考察的情况。结果西柏坡的回电很快就到了,命令简单而明确:“林、刘:二十九日十一时电悉。(一)放弃攻击两沽计划,集中五个纵队准备夺取天津是完全正确的。(二)罗(荣桓)昨日到此”,和刘亚楼阅电,均长舒了一口气。

得到西柏坡的明确指示后,也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安排,决定在平津前线指挥部之下成立“天津前线指挥部”,以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为总指挥,统一指挥第1、第2、第7、第8、第9纵队,以及6纵和12纵的各一师,附特纵大部共22个师34万人奋力攻取天津。1949年1月7日,在电文中汇报了攻击天津的作战部署,还特别说明:“刘亚楼要求六纵一个长于巷战的师参加攻天津,亦已同意”。

也就是说,改变先打塘沽的计划,是刘亚楼说服了、然后请示了西柏坡、并且最终得到了批准,充分证明了刘亚楼参谋长的军事眼光,而决定以参谋长为攻城战役总指挥,更是一种绝对的信任,一般来说,在这样的大型战役中,参谋长是很难有机会直接统兵作战的。刘亚楼因此成为天津战役的最高指挥员,随即制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先吃肉后啃骨头”的作战方案。

1949年1月14日,在500门重炮的轰鸣声中,刘亚楼指挥部队发起了天津攻坚战,东野部队仅用29个小时就全歼天津守敌13万人,陈长捷以下几乎一个都没有跑掉,充分说明的人事安排独具慧眼:刘亚楼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参谋长,也完全有能力胜任军事主官。所以不久以后,刘亚楼出任了整编以后的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员,正式领兵作战。

对刘亚楼的的能力非常肯定:一个刘亚楼顶三个参谋长,而周公对刘亚楼的评价则是另外一个角度::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北洋舰队中的定远舰,镇远舰实力如何

定远舰和镇远舰在刚刚下水的时候,的确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实在是太强了,在设计理念上,这两艘军舰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一等铁甲舰,英国“英弗来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二舰的优点,号称“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应该说,在建造的时候,两艘军舰的确是照着世界最强铁甲舰打造的,定远级铁甲舰排水排可达7220吨,拥有12英寸-14英寸的厚装甲,在下水的时候是十分强大的。

很多同学可能会问,德国为何会把如此先进的军舰卖给,既然如此先进,为何他们自己不留下呢?

其实说起来,能够买到这样的物美价廉的军舰,清的确应该感谢当时的德国。

清在开办洋务运动的时候,一直致力于购买先进军械,先是购买枪械,然后再购买大炮和军舰。

以当时清和英国的关系,应该是向英国进口军舰的,要知道,当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正是凭借强大的海军成为世界霸主的。

刚开始的时候,李鸿章通过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由英国人代理海关)向英国造船厂订购英舰。偏偏英国人不靠谱,跟清做买卖不实惠,忽悠清购买了8艘蚊船,就是那种只有320吨排水的小船,连看都不中看,更别提中不中用了,也就是在近海防御一下,根本出不了门。

在1879年又从英国订购了两艘撞击巡洋舰,好在后来比较上道,购买了两艘2300吨排水的巡洋舰,也就是超勇和扬威,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东西,在1881年完工后开回服役。

应该说,当时的清并不缺钱,但是英国人始终没有把清当成优质客户,总是卖一些过时的破烂给清。

一来二去,主管购买军舰的李鸿章就不愿意跟英国人做买卖了,并且把目光投向了当时的德国,在建造超勇和扬威时,李鸿章特意派人到英国和德国做对比考察,以便最终下结论。

清朝的考察使团分别考察了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和英国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最终决定从德国购买两艘萨克森级的铁甲舰。

李鸿章最终下定决心购买德舰,一方面是德国在出手铁甲舰的时候,是毫无技术保留的,基本上是把德国当时能造出最先进的军舰出售给了清,还愿意给新军舰搭配克虏伯公司生产的火炮,李鸿章喜欢德国炮是真格的。

当然,要说根本性的原因还是性格比,在价格优势上,德国给到了最低,而英国却想借机大赚清一笔。

德国之所以会给出如此大的优惠,几乎成本价给清造船,是因为德国当时极力想追赶英国海军,大力发展造船业,希望通过这样的军工订单来刺激德国的军工业,另一方面,德国把清乃至亚洲当做新军舰的试验场,以便自己以后研究出更先进的军舰。

当英国大使听说李鸿章从德国购买了定远和镇远两艘7000吨排量的军舰时十分痛心,但是听到德国人给出的价格,每艘只有620万马克(折合白银140万两左右),也明确表示,这样的军舰这样的价格,英国的确给不出。

当然,李鸿章也并没有亏待德国,在这两艘主力旗舰铁甲舰后,也购买了几艘巡洋舰以及鱼雷艇,还有海量的大炮订单。

这两艘军舰有多强呢?

就连法国人都极为忌惮,本来定远和镇远在1883年5月和1884年3月就已经下水通航,完备交工的条件,但是当时中法战争爆发,法军远东舰队轻而易举的歼灭福建水师。

正希望依靠定远和镇远两艘军舰来镇一下场子,但是德国却宣布“局外中立”不让两艘军舰回国。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样的巨型军舰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操练才能够投入战争,德国也担心两艘军舰回国就投入战场,如果不小心被法国击沉,那德工在远东地区真就是颜面无存了。

另一方面,法国也扬言,如果这两艘军舰交付,法国将会在公海上劫夺,可见法国也担心这两艘军舰投入战场。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6月9日,两艘军舰才回国。

这两艘大家伙回国后,极大的提升了清在远东的地位,有了新船,就像老百姓新提了个豪车,巴不得挨家挨户敲门告诉大家自己提新车了。

1886年定远及镇远等几艘军舰,先后出访朝鲜、俄国、以及日本东京和长崎。

尤其是这次日本之行,一直本人当作炫耀武力的表现,其实主要原因是当时清并不具备保养维护的能力,到日本长崎停泊,主要是为了给铁甲舰例行上油,以防铁锈。

但是此举对于充满危机意识的日本人而言,整个朝野都被定远和镇远的体积所震惊,巧合的是,在军舰上水兵以休假为契机到岸上与日本人发生械斗,造成多人死伤,清以极为罕见的严厉外交手段结束此事,更本当局解读为清在向日本挑衅。

随后,日本下定决心发展水军,以赶超定远舰和镇远舰。

其实,定远舰在下水后,一直到1890年之前,已经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军舰之一,但是当时造船门槛并不高,技术水平也不高,只要咬紧裤腰带,谁都能够造。

日本以定远舰和镇远舰为假想敌,随后就制造了松岛舰、严岛舰以及桥立舰。

当然,以战斗力来说,日本建造的这三舰无法媲美定远和镇远舰,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松岛舰就被镇远舰命中主炮,退出战场。

日本真正厉害的军舰是吉野号,1893年下水的吉野号,应该是比定远和镇远晚十年后的产品,相对于定远和镇远两艘军舰来说,吉野号只有4150吨,但是无论速度还是速射炮都远超定远级的铁甲舰。

综合起来,吉野号是跑得更快,打得更快,火炮更猛的一匹,当然造价也在那了,吉野号的造价高达200万两白银,绝对秒杀定远和镇远单艘军舰了。

不过吉野号在也并不是当时最先进的军舰,坊间一直有说法李鸿章想订购吉野号,结果本捷足先登,其实李鸿章更想购买的是智利海军从英国购买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该舰更为新式,吨位更大、火力也更猛。

只不过由于日本人从中作梗,清没有购买成功。

应该来说,对于20世纪中叶以后的海军发展形势而言,只有不断的更新换代,才能够保持强大,即使你买的再先进的军舰,只要停止更新,立刻就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清在北洋海军建成后曾经每三年进行一次海军大阅兵,1888年阅兵的时候极大的震慑了日本,而到1891年阅兵时,清特意将海军派遣到马关去耀武扬威一番,实际上日本已经看出北洋海军并未添置新的军舰。

等到1894年初,也就是甲午海战爆发前的五个月,北洋水师也进行了阅兵,结果本人看到清朝还是1888年的配置,自然就有了底气,在五个月后发动了甲午战争。

可以说,从1888年北洋海军建成之后,清未能添置一艘战舰,最终严重落后于日本。

收藏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